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自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下达了明确指示,要求各参战部队必须在这一战役中实现“联合国军”4至5个师的成建制歼灭。志愿军在战役初期的进展非常迅速,他们成功将“联合国军”逼退至首尔一带。然而,随着补给线越来越长,志愿军在后续作战中面临严峻的物资困难,每一次的战斗结束后,志愿军往往不得不主动后撤。
1951年5月22日,志愿军司令部发布了新的指令,要求各个参战兵团在撤退过程中留下一个师或一个军来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60军180师的战士李富道,在一次撤退过程中捡到了一把刺刀。无意中的拾取,最终在关键时刻成为了他俘虏一名韩国军官的武器。
展开剩余78%当时,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朝鲜境内的战斗已经非常激烈。志愿军第三兵团的60军接到了上级指示,要负责在朝鲜春川以南的阻击任务。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军的编制,但实际上,60军军长韦杰的手中仅剩下了一个180师可以调动,其余的179师和181师已经分别调给了其他兵团。180师的任务艰巨,他们不仅要面对美国陆战队第一师、第七师和第二十四师的压力,还要与韩国第六师作战。到1951年5月23日,由于敌军的猛烈进攻,志愿军65军的侧翼阵地暴露,导致美军第24师迅速突破,形成了对180师的三面包围。
5月23日,180师决定先派出540团渡江并在汉江北岸布防,但很快,部队发现美军的攻势异常强大。到5月24日,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60军副军长查玉升和参谋长邓仕俊提出让180师主力撤往汉江北岸,而韦杰军长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由于指挥上的不统一,540团成为了孤军作战,并在美军第24师的猛烈进攻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营3连几乎全体阵亡。
直到5月24日晚,韦杰终于决定让剩余部队渡江,往汉江北岸山区构筑防线。尽管在战斗中,180师的538团和539团顽强抵抗,成功让美军第七师只前进了两公里,但美军的迂回攻击让180师的阵地在南岸和北岸之间被切割开来。
战斗持续到5月25日,志愿军180师539团的3营8连、9连在明月里地区坚持构筑阵地。夜晚,营部发布了向马坪里以北撤退的命令,3营的战士们不得不匆忙启程。尽管他们一再赶路,疲惫不堪,但仍坚持着往北撤退。然而,战士们并未料到,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部在此时向他们发来急电,要求他们前往驾德山进行阻击和营救伤员。
在断粮一天后,180师的指挥部迅速做出调整,决定让539团3营与一些伤员向北撤退。李富道和他的战友们被派往进行物资搜寻,他们在废弃的兵站里找到了罐头、手榴弹等急需的物资。李富道还捡到了一把刺刀,虽然他和战友们装备的是冲锋枪,刺刀似乎用处不大,但年轻的李富道却将其随手别在腰间。
随着战斗的继续,5月26日,李富道与8连、9连的战士们在一个环形阵地上与韩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他们成功占领了阵地,并开始休息。然而,仅仅40分钟后,他们又继续向北撤退。李富道与其他几名战士负责搜寻敌情并寻找物资,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韩国军官带领的敌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时,李富道凭借机智和勇气,在关键时刻使用之前捡到的刺刀成功俘虏了那名韩国军官。正是这一举动,导致敌军士气崩溃,其他韩国军士兵纷纷放弃抵抗,为志愿军部队开辟了撤退的道路。
尽管李富道为战斗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由于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的伤亡惨重,部队的高层并未对他进行公开表彰。1953年9月,180师顺利回国,而李富道也于1955年复员回到河北老家。尽管这段英勇的经历充满传奇,但李富道从未向身边的人提及这些往事。如今,关于他的资料寥寥无几,老英雄的近况也无人知晓。
事实上,李富道在战场上捡到的刺刀,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战局改变的关键。李富道的勇气和机智展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精神,他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战斗力值得我们铭记和致敬。
发布于:天津市贝格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